脉脉传承中华民族美德,代代建设“塞罕坝”绿水青山——生物医学工程系直属党支部看望项莹母女及“护林员”凌少启老先生

发表时间:2017-09-15 21:20:57

2017年9月15日上午,生物医学工程系直属党支部和王瞳瞳同学一行5人,到承德市卉原中学看望“手拉手”互帮互助活动中见义勇为烈士的女儿项莹同学,直属党支部书记许士奇、教工党支部书记佟晓波为项莹和妈妈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品和慰问金。


        党支部一行人同母女两人亲切交谈,询问她的学习、生活情况,项莹表示高二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,刚转学的她虽然有点不太适应,但会努力改变现状,王瞳瞳同学跟她分享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考试心得,鼓励项莹放下包袱,劳逸结合,为其舒缓紧张的心情,同时项莹也鼓励王瞳瞳努力学习,顺利通过明年的专升本考试,两人彼此加油,彼此鼓劲。同时党支部一行人也和项莹的妈妈交流了近期的情况,妈妈表示自己很好,项莹也很懂事,孩子喜欢画画,以后想考艺校,只要孩子喜欢学,一定会供她,妈妈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着孩子,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

        随后,生物医学工程系直属党支部一行人拜访了已经耄耋之年的凌老先生,听凌老先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塞罕坝故事。凌老先生本名凌少启,1957年和孟继枝等36学生毕业后来到早年的机械林场,开始了一生引以为傲的岗位--护林员。1958年1月24日,凌少启和孟继枝一早开始了例行的巡山护林工作,可是当天温度达到了零下40多度,路上堆积了40公分的大雪,还伴随着呼呼的白毛风,两人走了几里路后,孟继枝便走不动了,脚冻得没了知觉,凌少启只好搀着他继续走,走了十几里远,两人实在走不动了,凌少启便用两床厚厚的被子裹住孟继枝,放在路边沟里,插着一根杆子作为标记,自己便赶了几十里地下山找老乡救人,老乡连夜上山寻人,寻到时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钟,孟继枝两腿已无感觉,老乡用冰水处理后,紧急送往围场县医院,后又送到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,医治了八九天后转到天津医院,令人遗憾的是最终没能保住双腿,孟继枝自大腿下双腿截肢,年仅17岁。


      讲到此时,凌老先生落下了无奈的泪水,他接着说我们那代人并没有由此退缩,放弃工作,而是继续守住这片山林。早些年,草原因为环境破坏,荒漠、流沙纵横,他们在在高寒、高海拔、大风、沙化、少雨,没有粮食,缺少房屋,交通闭塞,没有医院的恶劣环境下,数年如一日的育苗护林、研究坝上植被新品种,自己在这成家立业,自己的孩子也在这成家立业,孩子的孩子也回来了,几代人不忘初心,接续传承,万物方生,千年福泽,瘠薄山地荡起万顷林涛,说到现在的塞罕坝,林老先生脸庞上浮现了孩童般天真又骄傲的笑容。


       凌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在场每一个人讲述了踏难克险、百折不挠,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“塞罕坝精神”;王瞳瞳同学见义勇为、不忘初心,努力学习,友善他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塞罕坝精神”。生物医学工程系直属党支部成员纷纷表示此行感触颇深,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爱国敬业、科学务实,将“塞罕坝的青山绿水”转为我们自己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
生物医学工程系直属党支部看望项莹母女

王瞳瞳同学与项莹亲切交流

生物医学工程直属党支部与凌少启老先生合影留念